来源:巩义信息网|时间:2016-11-21|栏目:互联网
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心理咨询室中,工作人员在进行沙盘治疗。救助站供图 华龙网发
华龙网6月19日13时52分(记者 佘振芳)能说出家庭住址却查无此人的流浪男子、自称离家出走的精神异常女子……这些流浪人员在寻亲,快来看看,有没有你认识的?今(19)日是“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”,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以“在站寻家、让爱回家”为主题,举行了救助开放日活动,邀请市民朋友、爱心人士参观基础设施,体验救助流程,还公布了一批疑难人员寻亲名单,期望通过社会力量帮他们回家。
救助站公布50名疑难人员名单:他们的亲人在哪里?
“#帮转#这是一名来自星星的男孩,一名自闭症男童,12岁左右,能写简单的字和拼音,很喜欢吃糖,派出所在渝北区回兴附近发现他,无法正常沟通。如果有认识他的朋友可以和市救助站联系,让星星早日回到月亮的身边!”
今年4月初,你的朋友圈可能也曾被这条信息刷过屏。这位走失的自闭症男孩被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亲昵地称为“小星星”,因和父母走失流浪街头,被送到救助站。初步鉴别出他的情况之后,救助站社工一方面与渝北区多家公立的智障及自闭症康复机构联系,发送对比照片,另一方面链接相关自闭症康复专业资源,同时还通过在微信朋友圈、自闭症家长群内发布寻亲信息,得到了大量转发。不到三天,孩子父亲的朋友在第一时间通过朋友圈看到了小星星的信息,通知了孩子父亲。孩子父亲第二天就赶到了救助站与孩子团聚。腼腆害羞的小星星看到爸爸的第一眼就主动上前去牵住爸爸的手。
小星星无疑是幸运的,通过网络力量成功回到了家,然而在救助站还有更多难以确认信息的流浪人员,有的在救助站已经住了2年以上,他们的家人在哪里?是否也一样牵挂着他们?今日,救助站公开宣布了50名成年疑难人员名单,期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,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。
年约50岁的中年男子李文兵就是其中一名,他是在今年4月19日被送到救助站的,左边头部因曾受外伤受损严重,头盖骨有缺失,无法流畅说话,理解能力较迟缓,能写出自己名字,自称家住四川资阳安岳县永清11组4号,但与当地联系后无法查到其户籍,目前仍在第十二人民医院治疗。(本网此前报道:男子脑出血路边晕倒住院4个多月无人看望 他的亲人在哪儿?)
在市救助站开放日现场,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,站里接收的求助人员正在减少,一年约在8000-9000名之间,其中情况类似李文兵的部分人员因无法确认信息,找不到亲人长期滞留,本次公布的50名疑难人员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,完整名单详见文末附件。
社会各界走进救助站 大赞设施人性化
流浪人员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,在开放日现场,来自各志愿者组织及高校的50余名志愿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基础设施,了解救助流程。
新阳光义工组织的队长付强告诉记者,该组织的义工来自各行各业,每周五都要来救助站关爱流浪儿童。他表示,帮助这些流浪儿童找到家,令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意义。
在市救助管理站,记者看到社会工作室、图书室、手工室、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,还配备了无障碍设施、全天候恒温太阳能热水系统,公共区域还装有全覆盖安监系统。参观的志愿者和市民们都纷纷赞叹,这里的设施十分人性化,比想象中还要好。
除了硬件设施,在师资力量方面,救助管理站也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,比如与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、心理学系合作开展专业帮扶、心理咨询等,与重庆市学雷锋爱心艺术团合作进行音乐、舞蹈及美术的指导训练等。
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对于流浪未成年人,救助站还会开展替代教育、法制教育、心理辅导、行为矫治等集中教育矫治工作,促使其尽快回归家庭,回归校园,融入社会。
“来,我们把这边折上去就好了。”在手工室,一位年长的女性老师正在轻言细语地教两个女孩折纸,其中一个就是在这里滞留了2年的胡美莲,尽管面对记者还很害羞,但对于老师,她却十分亲昵和依赖。
学会以下几招 或许就能防止老人或小孩走失
失智老人、年幼儿童属于易走失高危人群,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还向市民介绍了几点预防走失的小常识。
制卡:对表达能力有限、患有痴呆状的人员,可制作身份卡,随身佩戴。卡片上记录易走失人员姓名、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,放在其衣袋内或戴在脖子上,也可佩戴防走失手环,或是制作有身份信息的布条缝在衣服内侧。特殊病人可在卡片上记录其所患主要病症及处理方法等内容,便于警方或好心市民给予帮助。
定位:合理运用GPS定位仪等设备。这类产品可谓目标对象设置一个安全距离,一旦目标对象离开了安全距离就自动通报家人或报警;或者是直接给设备发短信,手机会收到设备携带者的地理位置信息。若是患有老年痴呆症或智力残疾人员,则最好在其衣服内里别上一个GPS定位器。
熟记:通过不断重复背诵使其记住常用电话号码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、家庭成员的名字。一旦发生走失,能够凭借熟记的家庭信息及时联系家人。
近照:多给易走失人员拍摄生活照。万一发现老人或小孩走失,家人可及时向警方提供照片。
教育:经常灌输安全知识。尤其是小孩,要教会孩子遇事拨打110求助;教会孩子辨认警察、保安等穿制服人员;教育孩子一旦在商场、超市、公园等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,应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帮忙;告诉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,也不要答应他们的邀请,没有家长的嘱托,不要接受其他人的接送。
重庆市救助站24小时热线电话:023-86831353
全国救助寻亲网:xunqin.mca.gov.cn